作为在英帝国理工、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大学以及格拉斯哥大学都上过硕士预科的过来人,我想说—— 英国的硕士预科不是个轻松的玩意儿!

作为在英帝国理工、曼彻斯特大学、杜伦大学以及格拉斯哥大学都上过硕士预科的过来人,我想说—— 英国的硕士预科不是个轻松的玩意儿!
首先,可以分学术性和职业性两种来阐述这个问题(因为本身也是考了两届学术型的研究生)。 对于学术型硕士而言,目前多数学校都是采用全国统考的方式,也就是10月份报名,12月底考试的那波。当然也有部分学校的个别专业是单独命题的,具体要视学校而定。
目前,在国内护理这个专业是一个冷门专业,选择的人不多。在英、美等国家护理也是属于冷门专业,很多国家都缺乏护理人员。学护理专业的同学想要出国读研是很简单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选择去英国读护理呢?
不知道楼主本科背景如何,大学均分多少呀?一般情况我们建议学生申请英硕是因为本科背景与英硕的匹配度高,且国内本科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但是英硕相对而言入学要求比较高,所以如果本科背景不错且均分高的话,申请成功率较大~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
阿姆斯特丹大学有预科学院,但是只对本科申请设立,而且要求非常严格。 雅思6.5(小分不低于6)GPA80%以上(211/985院校) 有两年以上相关专业学习经历并且获得学士学位 如果没有达到直录的条件,可以先读4个月的预备课程,然后申请入学考试 目前还有少量名额,
A(Advanced)指代的项目是MIT的MAS,即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工程科学硕士);而AA(Amended)指的是该项目在2015年所做的修订。这个项目是MIT和ETH联合办的,以培养工程师为主的交叉学科项目 。
不需要,因为研究生已经不再需要SAT成绩了! 2016年3月份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正式宣布SAT停止面向普通高中生的招生计划(即停止中国境内高中学生的SAT考试)。随后,在5月份的官方政策中,SAT取消了针对中国内地的考生报考和送分服务。
目前,在中国国内的留学中介里,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公司都会把学生送到杜伦大学去读商科硕士!这是因为,在全部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商科学生占据了一半以上。且这些同学多数都想申请到世界排名靠前的学校。
不知道楼主是申请什么学校呢,一般情况英国的大学是需要申请的,其中部分专业是需要进行面试的(包括PS和简历在内的申请材料会由招生办的老师先进行初步筛选,通过后再发送有条件的offer,最后补交语言成绩等材料最终完成录取)。
我是20报考复旦大学的,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我的自述是参照我本科学校(一所普通一本)提供的模板写的。可能因为学校层次的原因,提供的模板不是很高级,但是很实用。我在写的时候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①个人基本情况;②教育经历③工作经历④荣誉奖励⑤学术成果⑥参与项目⑦论文发表情况⑧实践经历等。
英国硕士分为授课型硕士(Taught MA)和研究型硕士(Research MA),一般来说申请的人比较多,开设的院校和专业也比较多的是授课型硕士学位。 学制一般不超过一年,大部分专业是9个月。
我是助产士,2010年进入助产专业(本科) 2013年毕业至今,我在三甲医院工作。我们医院是全省唯一一家开设助产专业的医学院校,所以我的同学基本都分布在各大医院的产科和儿科。 我们这一届一共有5个毕业生,目前还在从事助产工作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另外三个已经转行做临床了。
澳門大学(大學)是全國第一批授予博士學位的一级研習生招生機構,與內地高校一樣都是自費制。 1.学费和生活费概況 大學各課程的費用不一,一般在 8000-25000 澳幣不等 ( 不包含教材和輔導費 ) 。住宿方面,在澳門大學宿舍住一年約需 37000 澳幣,在校外租房則需要 25000 澳幣左右。
不知道同学申请哪所荷兰高校,以UU(格罗宁根大学)为例,绝大多数硕士专业是不需要面试的,只有部分语言专业以及部分博士项目有面试。并且即使申请PhD 也是与导师先邮件联系,在得到导师同意后再进行面试流程(当然,这种面试一般都比较轻松)。
有研究生的, 国内现在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比较少 比较好的比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这几个学校的室内设计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 西建大是老八校之一,室内设计是建筑学下属的一个分支,因此跟建筑学专业一块招生,录取线也是跟建筑学一样高,基本上超过国家线50分左右。
哲学系研究生课程包括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基础课程,还有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专业课程。 有的学校还会安排实习,做社会调查或者学术论坛等等。具体的课程设置因学校和研究方向而定。
这个要看你学校安排和你专业的安排了,一般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国际学术会议)。 必修课程一般是保证你培养方案必须完成的学科基础或专业知识的学习;而选修课的设置则相对灵活,可能涉及专业知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方面。
分两种情况吧,一种是你申请到了学校(包括港台学校)的PhD学位,这是一种深造的机会,一般要求你持有该学校的硕士学位;另一种就是你申请了master by coursework,这个对学士学位没有要求的,一般是申请不到PhD的同学选择的硕士路径,虽然也涉及到论文答辩和导师盲审,但是流程相对简单很多,
题主好,本人英国某金三角学校硕士,博士。下面仅从我个人角度出发阐述我在英式教育体系下做硕士及博士的经历和体会(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希望能帮到题主。 简言之,在英国读研究生是“宽进严出”;而读博则是“严进严出”。
1. 意大利的音乐学院是分校区的,每个校区招生人数有限,而且会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而决定是否录取。比如米兰音乐学院声乐系每年只招三个中国人(整个音乐学院也只招收八个中国留学生);博洛尼亚音乐学院每年也只收两个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