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的学校能上吗?

蔚玮蔚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当年高考就遇到了这样的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简称“西浦”),因为当时分数很高,所以没报成,后来就去了北京林业大学(简称“北林”)。 这里首先明确一点,所有的中外的合作项目,都是放在本科招生计划里的,也就是属于国家统招计划内的,这点和自主招生不一样;

第二点,这些项目因为引进了国外教育资源,所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考试方法都是一样的,都采用笔试+面试的选拔形式,这一点又和自主招生有些类似。 第三点,也是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项目的学费极其昂贵,据说要18-20w/年,比北林这种2w/年的学校的费用高很多。 当然,付出如此高昂的费用,必然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那么,这些项目有没有更好的资源呢?有!比如外教、实验设备等等。但是是否所有这些项目的同学都能享受到呢?也不是,这个还得看学校和专业的设置。

我当时报考的是西浦,因为它的建筑学在国内是很出名的,于是我便参加了它的考试。据我所知,西浦的建筑学和土木都有中外合作项目,不过录取分数是分开划线的,好像相差五六十分的样子。由于我是作为国际生报考的,所以只能填报两个志愿,另一个就没录上。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这些学校是和外界完全隔绝的,但是它们的风气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腐败堕落,反而很严格。以西浦为例,它的教学楼进出是要刷学生卡的,而且会记录进出时间,如果被发现作弊或者迟到早退,会有相应的处罚。至于有人说这些学校生源很差,这一点我可以负责的说绝对没有!就以西浦为例,它的录取比例大概为1:50~60,也就是说有五百多个人竞争一个学位。能够考进这些学校的,都不是什么差生!

以上是我的经历,供你参考。

通菡蕾通菡蕾优质答主

1986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时,在此条中增加了“适龄儿童、少年**按照规定**,**就近入学”**内容。其中的“规定”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实施义务教育的法规、实施义务教育的细则和实施办法等等。 “就近入学”中的“就近”是指“相对就近”,并不要求“绝对就近”或“最近”。这是由于:受历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地域、人口、教育、经济、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校布局的差异和群众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仍将长期存在,以绝对就近和最近入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标准是不现实的。

从1980年到1993年,外商投资单位在中国举办或者与中国合办的中小学有50多所,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还有一些如北京、武汉、杭州等内陆城市。上海除美国教会学校外,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加拿大等国家都有中小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外国学生为主,一般不接收中国学生。

从性质上讲,外籍子女学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范畴,虽然,这种学校在“社会力量办学”中,属于外国组织“独资”或“合办”教育项目的特殊类型,但是,总体上而言,它仍然属于“社会力量办学”范畴,受《社会力量办学条件管理暂行条理》的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不能取代实施“义务教育”的政府公立学校。所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不能接受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必须参加中国“义务教育”政府公立学校入学安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