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候在给新疆移民?
现在的新疆人,大部分是清代和汉唐时期迁移至今的。 清朝时迁进新疆的汉族有两大来源,一是川陕鄂豫等省的原住民(多属客家人),二是关内的山西、河北人。其中后一种占多数。这些人移居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关内的战乱。他们开荒拓土、兴修水利,为新疆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汉唐时期迁徙到新疆的汉族人主要是政府派遣去屯垦的士兵和官员后裔。这些人在边疆定居下来,从事农耕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乱不安,关内人开始大量移居河西走廊及新疆地区。隋唐时代,吐鲁番等地出现了“胡商云集”的繁荣景象,西域商业的兴盛与内地人口的增多密不可分。唐代还鼓励内地民众徙居宁边郡(今甘肃镇原东北),进行军屯和农屯,以充实边防并发展生产。到了宋代,由于游牧民族频繁入寇,关中又不断遭受兵灾,所以从公元1038年起,凤翔府(今陕西宝鸡)以西的渭河平原相继出现许多“寨堡”,当地官绅号召百姓移民就耕,以防备盗贼和游牧民族的侵扰。宋元之后,又有大批“山西商旅遍天下”。这些移民主要是在边塞及靠近边塞的地区从事屯田或耕作,也有少数人在吐鲁番等地从事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