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怎么能去日本留学?
提到鲁迅,大家都会想起这位文学巨匠,想起他的《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但很少人知道,曾是日本留学生。这不由得让人疑惑,鲁迅不是中国人吗,他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
原来,鲁迅的早年经历非常辛苦,他出生后,父亲病逝,母亲带大三个孩子(鲁迅是最小的),极其不易。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独自前往绍兴城,上了两年私塾。1902年,进宿迁府中学,学习了八年,终于在1909年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后来合并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绍兴中学堂任教。
在此之后,他心中那团火愈发燃烧起来,国家的衰弱,百姓的愚昧让他的内心煎熬。1909年他东渡日本,寻找“智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日本,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泰西五百史记》《日本政记》《日本维新志士名录》等书籍,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了扎实的知识底蕴。
在日本,他看到国人的懦弱,才意识到“自古不如人”,认识到“求学”的必要性,意识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必要性。但尽管如此,他并未在日本长期停留,因为心中始终装着“实业救中国”的理想,1912年,鲁迅重回故乡,创办绍兴中学。
1917年8月,他在离开绍兴之前,将父亲安葬。这是1912年母亲去世之后,家族中第二次为长辈办丧事。绍兴城内外、河道两岸,几乎各家各户都送来了挽联。而这一次,鲁迅亲拟一联,在文中写道:“有坟之地,薄田三亩,送尔孤魂,遨游天下,人世茫茫,此地何堪,回首当年,云树苍苍,西邻戏球,东隔流水。”
在这短短的几十个字中,有哀愁,有伤心,有疲惫,有无奈。但鲁迅依然是那个鲁迅,他不悲伤,不放弃,“俯首甘为孺子牛”。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走上了革命之路,成为了一位无产阶级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