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率包括非全日制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本科率」以及它的问题所在。 所谓的「本科率」,从宏观层面来说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本科占比,而微观层面的所指则是一个学校毕业学生的本科占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本科率」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区域/单位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指标——即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如何。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学历文凭制度,因此「本科率」这个概念自然只适用于全日制的学生群体;而对于那些读了专科、后来通过专升本考上本科学位的自考生而言并不在其中。换言之,在讨论「本科率」这个问题时,所讨论的对象其实是特指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人才。
然而,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学历”贬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开始讨论「高本率」(注意这里不是「高就业率」哦!)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衡量高校毕业生素质的评价标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高本率」这个问题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本」是指向「硕」的过渡阶段,读一个本科当然比直接读研时间成本高,因此能够考上本的人自然学习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本率」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部分大学的某些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本科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即同样采用“硕博连读”的方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硕士阶段”,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本质上是符合以上对「高本率」的定义的,所以这些大学和专业也应该包含在对「高本率」进行统计的范围内。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如果某个单位所招聘的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所有应聘者的比例很高,这种情况下再以「本科毕业生」和「硕士及以上应届毕业生」两个指标来评价这个单位的用人需求可能更加合适,毕竟前者无法体现后者所不具备的特质。总之,具体采用哪种口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