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本需要看几年的GPA?
先引用一句朱光潜先生的话,这句话来自他的《谈美》。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是能否做到则是另一回事了。因为审美不仅是感性认知,也包含理性认知;不仅涉及知识,更牵连到整个人的气质、性格乃至心态等等。所以审美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本科读了四年书,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初步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当然现在的审美观也并不完善)。而这之前的四年里我对“美”几乎毫无感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和机械化学习的机器罢了。 比如读高中那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仅限于课文注释以及高考考纲要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美,甚至觉得很多应试教育的文章简直是味如嚼蜡。上了大学,虽然接触到的作品增多,但审美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还是只会用“高大上”或者“臭老九”来评价作品,而且评价标准也是一塌糊涂。
后来读了研究生,才开始慢慢找到一点感觉,知道了什么叫做“各人各有不同”的审美状态——之前总是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作品,结果自然是大错特错的。同时,开始懂得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从博尔赫斯到王小波,从张爱玲到苏青,从托尔斯泰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再把“美”限制在小众文学的范围中。最后,也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虽然理解的程度非常有限。
总之,美是需要日积月累培养和形成的。如果题主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就请先养好自己的美学胃口吧!推荐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愿你早日养成对自己有用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