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大学院内诺?
谢邀,前诺奖委员会成员来答这个题~ 每年的诺奖季都是大学传媒部门最忙的时候之一。因为除了每年10月公布的物理、化学、医学或经济学奖之外,还有5个诺贝尔和平奖以及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要公布。
在奖项公布前夕,各个大学的传媒机构都会提前开始工作——收集与整理所有可能获奖人员的资料,包括他们的论文、研究成就、获奖原因陈述等。然后按照得主名单的格式,写出每个有可能获奖的人选。
当然,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后还要再重新整理,列出详细的原因解释为何某位得主的学术贡献最能体现“诺奖精神”,及该奖项是如何设立的等等。这些材料都是严格保密的,直到2008年互联网开始普遍流行之后,人们才能在网络上看到这些材料的影印本。 在材料准备期间,大学的宣传人员还会不断思考该年度诺奖的宣传主题,以及该如何配合学校的科研重点进行合理的媒体投放计划等。因为这些奖项不仅是学校荣誉的象征,也是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否获得诺奖对于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但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能获得诺奖。从1901年至2016年间,全世界共有3947人获得诺贝尔奖,平均每年约70人左右,而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是自然科学家,其余大部分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专家。也就是说,全世界平均每10万人中只有不到一人能获得诺贝尔奖,而这个数字对于基础自然科学而言则更低。因此大学之间为了争夺最优秀的科研人才而展开的“军备竞赛”更是激烈异常。 不过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留学输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高校在争夺优质科研人才的时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以MIT(麻省理工)为例,虽然该校在历史上获得了无数诺奖,但是在最近几次的角逐中却屡遭失败。在2016年之后,就连一向傲气的MIT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事实: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里,该校居然没有一个人荣获诺贝。这跟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取得的卓越成绩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以,题主的问题其实可以这样来看待:为什么美国的大学那么热衷于给学生颁发各种荣誉学位和奖赏?是不是因为美国的大学系统确实比其它国家或者地区的院校系统更加先进? 这毫无疑问是最正确的答案。